三月瘋媽祖,四月迎王爺。述說民間信仰多元化,
映照出臺灣社會與海洋文化的關係。
整座展場以王爺信仰介紹做為開端,並以迎王的儀式做串聯,
更搭配介紹南部著名王爺廟。
整個迎王祭典,一開始是豎燈篙,
旨在對天神、地祇、孤魂野鬼等明示此地特舉行醮祭、
燈篙通常立在廟前。主要的目的有二,
一是迎請天庭地府眾神明鑒醮,
二是招引孤魂共饗盛宴,接受超拔。
再來是建造王船
王船上的紙雕,一般而言,造船前必需在廟宇旁搭設「王船廠」。
王船醮又稱「王醮」、「瘟王醮」、「瘟醮」,主用於驅逐瘟疫疾病。
台灣早期先民渡海漂洋來台拓墾荒地,
溫熱潮濕蚊蟲滋生,瘟癘遍布,加上移民水土不服,衛生不良,醫藥不發達,
因此瘟疫猖獗,民不聊生,死傷狼藉。居民為了驅走瘟疫,
便舉行燒王船送走瘟疫的祭典活動。
送王船方式有遊天河、遊地河兩種型式,遊天河是要將王船焚化,
遊地河則是派人駕船到海上巡遊,再拖回廟中保存,供人祭拜或放海漂流。
台灣早期送王船以遊地河為主,迄今則以遊天河居多。
再來是南部著名的王爺廟的介紹。
臺灣最早的王爺廟-府城普濟殿
普濟殿最特別就是【觀大駕】-問事
是台南俗稱的『無頭轎』,多為無覆頂之藤製神轎,四人為一組,
與神明所乘八抬大轎有所不同。早期的大駕是提供供陰魂乘坐,
轎內與一般神轎較為不同的是,無頂,內乘以神主,
步行至嶽帝廟申冤、訴狀為多。
現大多改為神明用來為信徒解決「卡到陰」或者多為信徒請益使用,
改覆以紅布,前掛代表五營兵將的五色篙錢,
內乘以神尊,外懸以護法將軍,以區別與陰魂使用無頭轎之區別,稱以『觀大駕』!
著名的臺灣第一香-西港香,
民眾相信王船中桅頂端的鯉魚旗可以庇佑航海平安、事業昌盛,
也發展出特殊的鯉魚公信仰。
再來是大家看過的蜈蚣陣
曾經獲得過金氏記錄
附上每週活動表
歡迎大家至展區一窺究竟。